越南明星路 - 169 - 《創業》(二)
「Helen,聽說妳開了家飾品店」,「是啊,都是韓國最新流行的,有銀的、類寶石的耳環、戒指和項鍊,收工後我們一起去看看」。
「老闆妳好,下午沒拍戲啊?」店員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嗯」「生意還好嗎?」我問店員,「很好啊,光是下午就賣了快100萬(2000元台幣)」,「是嗎!」我忍住得意的表情,免得店員沒幾天就要求要加薪水。
**越南在傍晚以前氣溫還很炎熱,買氣多半會在晚上涼爽的時候開始。飾品店開張的第二個月營業額平均都有五六千元台幣以上,假日更會超過一萬元。飾品的利潤很高,成本約是賣價的兩成不到。
這個時候玻璃門打開,是房東太太,牽著一輛機車往店裡走進來,「阿姨妳好」(房東一家人就住在飾品店的後方,中間隔著一道三合板隔間),「是Helen哪」婦人點了點頭牽著機車往店後方。
「碰」,待隔間們一關女店員立即從玻璃櫃內側走了出來,「老闆妳看,這條刮痕就是房東阿姨牽機車走進來時刮花的」女店員指著紅木櫃上一條深深的痕跡。我聳了聳肩嘆了一口氣「唉,那也沒辦法」。看著雪白的磁磚上一條長長的機車輪胎泥水印,「拖把在哪裡?妳看著櫃台,我來擦就好」。
**越南人視機車為第二生命是家庭重要的財產,就算是白天短暫的停留也會將機車牽進室內。
在白天房東一家人三不五時的進進出出店裡帶給我們極大的困擾,兩米半寬的店面,店員站立的位子和擺放飾品的玻璃櫃就佔據了大半空間,剩下來可供客人坐下來挑選飾品的寬度不到80公分。常有客人興頭正濃準備掏錢買的時候,房東一家人就要進出,迫使客人必須站起來緊貼牆壁。晚上店打烊後房東一家人的麻煩也不遑多讓於白天。
**越南的房子多是狹長型,寬兩至三米,縱深十到二十米不等,是典型的防禦攻擊式設計,異曲同工之妙於早期台灣的「泉州式」建築。「泉州式」建築為了方便抵禦來犯的敵人和盜匪,無論住家或店面的進出口設計的很窄便於防守,人員、貨品和糧食的儲藏則靠狹長的縱深。在台北萬華一帶,還是可以看到這樣老式的建築設計。
剛開始我們打烊的時間是在晚上10點,兩位女店員和一位警衛準時拉下鐵門後就下班各自回家去,留下來的是滿店價值10幾萬台幣的飾品和房東一家人。
開張不到一個星期,「老闆,我看還是在晚上打烊後把店裡的飾品讓我和「慶安」(另一位女店員)輪流帶回家,早上再帶來」,「是嗎,這樣也好」。不要看小小的10坪店面,要收拾的商品可不少,稍微貴一點的飾品還要一一用小塑膠帶包起來以免刮傷,全部打包沒有個一小時是整理不來的,於是我的這家飾品店營業時間硬生生的就被扣掉「早上開店」和「晚上打烊」整裡商品的各一個小時,原本早上10點開門營業的變成了11點,晚上打烊的時間則從10點改成9點方便店員將全部飾品一一上架或收拾起來。
今天4月30日是「南方解放日」,國定假日休息客人肯定會不少。傍晚劇組收工後我立即騎上機車往Trương Định(張定)路前去。過了這個紅綠燈就是我開的店了,遠遠就看到我的女店員正和隔壁「玩具店」看顧機車的男員工有說有笑。「姐,妳的機車」,「哦,好,謝謝」我將機車交給了我的警衛員工目不轉睛看著還沒收拾起聊天時笑容的女店員。
「什麼事這麼好笑,唉,今天沒有客人嗎?」「馬路上滿滿的都是人」,「老闆,妳忘了今天是什麼日子嗎?」,我假裝不知道「是什麼日子?」,「解放日啊」,「那又怎麼了?」,「公安站就站在前面的路口指揮交通,沒人敢停車下來買東西的」,「是哦!」我站在原地久久不知如何回應,一股莫名的氣上心頭。我很想跟店員說「就算沒有客人也不應該走出店和鄰居聊天,上門的客人看到了會怎麼想」,基於講了也是沒用多添她對於我的埋恨,到嘴的話又吞了回去。
2008年6月我同時接了兩部電視劇的女主角《玫瑰的戰爭》(Cuộc chiến hoa hồng)和《商場風雲》(Sóng gió thương trường)。事前沒料想到我所接的這兩部片的導演之間是水火不容,感覺自己成了鬥爭下的犧牲品。
我在簽戲約之前都有告知雙方的導演和製作人,我還特地向其中後接的那部片導演說「導演,很抱歉我已經先答應了A導演要演他的戲了,所以我沒辦法再接導演你的戲了」,「沒問題的Helen,A導演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排通告的事我會請副導演和A導演劇組協調,請妳放心」。簽約之後才知道我被設計了,兩部片的通告互不相讓還四處放狠話,讓我焦頭爛額,居然可以讓我在一天之內來回300公里兩次跑通告,最後居然還讓我上了法院…
在我分身乏術之際,親阿姨和舅舅又來攪局搶走了我的房子,躲避無門之下只好結束了我的「飾品店」。
照片:我的店還沒開張就有台商朋友送來祝賀的花籃。